記者 宋金來/礁溪報導
淇武蘭橋位於礁溪鄉二龍村,橫誇二龍河,通往玉田村,早期為龍舟競渡起始點,改建後長度為23.2公尺、寬8公尺,以地方特色二龍競渡的龍舟造型裝飾,山、海兩側紅、綠各6支船槳立體彩繪搭配,今日上午10點30分,舉辦剪綵通車典禮,鄉民近百人參與,地方耆老林啟端先生(居住淇武蘭92歲)也到場祈福,鄉長林錫忠特別致贈紅包祈求吉利,一起造福地方。
鄉公所指出,二龍河畔居民早期為葛瑪蘭一族,上、下庄分別為淇武蘭與洲仔尾,淇武蘭橋早期為孟宗竹(俗稱毛茹竹)搭建,於民國67年改建水泥橋,(橋面僅許一輛中型轎車通行)時隔40年,經縣政府工程處勘查列為危橋,地方需求拓寬橋面為8公尺,長23.2公尺,龍舟造型裝飾於淇武蘭橋兩側,安全欄杆山側採用6支綠色船槳(代表上游的淇武蘭)、海側6支紅色船槳(下游的洲仔尾),自107年元月6日開工,8月初完工,總工程費新台幣1,360萬元,通車後必成為淇武蘭當地另一特色景點。
鄉長林錫忠表示,二龍競渡相傳已二百多年歷史,為宜蘭縣十大民俗活動之一,現已登錄縣政府無形文化資產,每年五月五日端午節、淇武蘭與洲仔尾競渡相當精采也相當激烈,吸引萬餘人潮,淇武蘭橋改建也是傳統文化的傳承之一,橋墩清除有利河水暢通,橋面為雙車道,讓二龍村與玉田村相連接,施工期非常感謝前副議長李清林鼎力配合,提供私人土地以利施工運作,特別頒發感謝狀乙只,同時也提出二龍河堤岸道路,路面龜裂坑洞嚴重,將於下個月發包施工,成為淇武蘭另一個完整景點,迎接明年的二龍競渡活動。
二龍河堤岸道路,路面龜裂坑洞嚴重,將於下個月發包施工
鄉長林錫忠特別致贈紅包祈求吉利,一起造福地方。
剪綵通車
※本文版權為宜蘭新聞網所有,歡迎轉載,請務必註明出處※
投稿、推薦作者、討論文章,歡迎寄至 ws513078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