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8宜蘭縣百歲人瑞專輯--陳李莉莎

108宜蘭縣百歲人瑞專輯--陳李莉莎

新聞中心/ 整理

優雅的談吐舉止,修長纖細的一雙手,是百歲人瑞陳李莉莎給人的第一印象。沙發椅背上擺放著幾本厚書,閱讀是她的興趣,通常是坐在靠近落地窗的位置,幾絲陽光透進屋內,同時也照映在她臉龐,思緒隨著書中歷史人物神遊到過往。陳李莉莎本身就是一部活歷史,她的故事要從近百年前的「李家花屋」談起。

陳李莉莎女士對於往事記憶猶新,訴說著老祖先從北方南下,遷徙到湖南長沙一帶,開墾無邊無際荒野平原,整個家族就住了下來,四合院有庭院、小橋流水,被稱為「李家花屋」,靠著經營陶器窯燒及買賣,成為當地旺族。地大屋闊,家族成員每天上香敲磬,象徵帶來財富,掌管經濟大權的曾祖父經常腰纏萬貫,家中不但不愁吃穿,還請了佣人打理一切。

「莉莎」是非常洋化的名字,何況在當年。原來她的母親是童養媳,因大了父親幾歲,又是春天出生,所以名叫文春姐,兩人生了三個女兒,她排行最小,其實她原名叫李國賽,係因出生時父親夢到一場賽會而命名,她的大姐原名李國君,大姐小學畢業後要到長沙都會區念初中,覺得名字不好聽,經家人同意改成默沙,二姐跟著改成樂沙,她覺得長沙很美麗,自己決定改成「麗沙」,直至來台後再改成「莉莎」。

對日抗戰的亂世中,李家大姐決定從軍,認識了政治部主任陳營世,兩人相戀結為連理,育有一女,後來不幸因病往生。李母憐惜幼女無人照應,於是要莉莎嫁給陳營世,接手照顧大姐的女兒,後來她也生了三兒一女。

爆發國共內戰,陳營世隨軍隊四處征戰,陳李莉莎帶著子女遷移,過著苦日子;國民政府撤退時,她與子女最後一站逃到廈門,眼見港口擠滿等船要撤退的人,所幸遇到丈夫的軍校同學,幫她們得以上船。由於只能帶著輕便行李,陳李莉莎不得不丟掉貴重的陶瓷器、好幾大箱的物品與衣物,至今回想起來都覺得可惜。來台後住過台北、嘉義等地,輾轉定居宜蘭篤行二村,生活幾乎得從頭開始。

陳李莉莎下廚洗手做羹湯,期間她也曾出去上班,幫忙賺取收入,有段時間因丈夫手術住院,她白天在宜蘭下了班,又馬上趕赴台北照顧丈夫,早年交通不便,兩地奔波的辛勞可想而知,直到把孩子們拉拔長大,才減輕負擔。

陳李莉莎從小看著長輩們打牌,自然也學會,「閱讀」與「打牌」成了興趣與活腦的兩大利器,平常沒打麻將時就看書。對於走過百年來時路,她重新梳理記憶後,都還能娓娓道來。

聊起「養生之道」,兒子笑稱母親麗質天生,幾乎不大運動;外傭打趣說,下樓梯走去打牌,這樣應該可以當運動。

陳李莉莎沒有三高毛病,唯一真能跟養生沾上邊,或許是生活規律、不暴飲暴食,每天餐桌上的菜色種類多樣化,但她都只品嘗一點,「看菜啦」陳李莉莎說著說著,笑瞇了眼,營養均衡讓她長保健康。(相關文稿照片:由宜蘭縣政府社會處提供)

108宜蘭縣百歲人瑞專輯--陳李莉莎

108宜蘭縣百歲人瑞專輯--陳李莉莎

108宜蘭縣百歲人瑞專輯--陳李莉莎

108宜蘭縣百歲人瑞專輯--陳李莉莎

延伸閱讀

※本文版權為宜蘭新聞網所有,歡迎轉載,請務必註明出處※

您可以透過《Google 新聞》及《LINE TODAY》追蹤 宜蘭新聞網

投稿、推薦作者、討論文章,歡迎寄至 ws513078@gmail.com

宜蘭四季皆有活動

廣告

相信你也會想看

歷史上的今天

礁溪關聖帝君加持「聖火」 龍舟水陸傳遞

山毛櫸換新妝 太平山染成金色森林

頭城話中秋重現消失六十年的「𠲍龜」!

Grand Seiko Corporation of America成立,開啟冠藍獅(Grand Seiko)的新時代

蘇澳白米橋高灘地水環境改善成為友善的親水場域

擅長營造溫馨感人氛圍 - 最專注美式婚禮的婚禮顧問[A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