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 宋金來/綜合報導
平安粥的由來,是寺廟舉行迎神慶典,所準備的點心,免費提供善男信女們食用,吃了這些點心即可保佑平安,俗稱平安粥、平安飯或平安圓,是廟準備正餐又稱為福宴,(108)春節年假長達九天,2月5日農曆大年初一,大小廟宇依然準備點心,有些廟方於點心供應處懸掛「自備餐具呷健康」宣導布條,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,1月31日於臉書上PO文,響應「健康環保平安粥」行動,希望所有廟宇、民眾都能共同響應這個愛地球的環保政策。
農曆過年是很重要的傳統年節,宜蘭縣境許多大、小廟宇,都會準備平安粥、平安圓,免費提供前往祈福拜拜的信眾食用,民眾走春到廟宇祈拜時用平安粥時,都會自由樂捐添增一下香油,是一種民俗習慣、宗教文化,已經成了許多宜蘭人的刻板印象,並於農曆過年(初一〜十五)排定走春、祈福的行程,數以萬計的香客虔誠祈福拜拜,在享用一下平安粥、平安圓時,同步也生產許多餐具垃圾,宜蘭縣環保局為推動一次性餐具減量,於民國107年特地與冬山鄉的草湖玉尊宮、五結鄉的四結福德廟(金土地公廟)以及員山鄉的大三鬮慈惠寺聯合推動,於供應平安粥期間,推廣民眾自備環保餐具,不用擔心碗、筷及湯匙的衛生問題,更可減少垃圾量,減輕廟方負擔,讓民眾吃的滿足也響應環保,「一兼二顧、摸蜆兼洗褲」。
※本文版權為宜蘭新聞網所有,歡迎轉載,請務必註明出處※
投稿、推薦作者、討論文章,歡迎寄至 ws513078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