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林周龍/宜蘭報導】
宜蘭縣政府為推廣再生能源利用,達成綠色、環保及永續經營理念,於民國90年初期完成撥用清水地熱13.38公頃土地後,即積極規劃運用地熱資源,期能讓舊地熱井復生,目標為建立一座具教育、環保及綠能的地熱能源生態園區。期間歷經多次招商失敗,於記取前車之鑑後,歷經近1年的檢討與召開二次招商說明會,及透過縣府工業策進會多次與潛在廠商進行討論後,正式於105年4月25日公告「宜蘭縣清水地熱發電新建增建改建修建營運及移轉案(BOT+ROT)」招商,期望藉由引進民間業者資金與技術,共同合作經營,讓清水地熱區成為台灣第一座商業運轉的地熱發電廠,為再生能源的運用建立新的里程碑。
宜蘭縣政府表示,105年8月22日招商公告期限內,計有四家民間機構正式遞件申請參與公共建設,其中包括蘭陽地熱資源股份有限公司(合作聯盟代表)、全利能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(合作聯盟代表)、山林水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及台灣汽電共生股份有限公司(合作聯盟代表)等四家民間機構。同年11月5日縣府依據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進行評審與評決,最後由「台灣汽電共生股份有限公司」與「結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」組成的合作聯盟取得本案的最優申請人,「山林水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」取得本案的次優申請人。
縣府後續將優先邀請最優申請人(台灣汽電共生股份有限公司)辦理議約事宜,按最優申請人之計畫時程,將於簽約後3年開始商轉營運。初期第一階段投資以修復既有地熱井使達設置與運轉裝置容量至1MWe,投資經費約為1.74億餘元;第二階段則於營運後3年內,依實地探測、產能驗證後,再提出擴大發電量計畫,總發電容量至少達3MWe以上。
本案完成招商後,除了簽約後三年開始商轉發電外,後續更將結合其他的遊憩整體規劃,讓清水地熱的利用再現生機,進而帶動地方產業發展,並建置地熱教育館以供綠能教育解說之場域,同時也帶動宜蘭縣綠色環保之永續經營概念,建立「自然、綠能、教育」為目標的地熱園區,並帶動三星鄉、大同鄉觀光發展,增進就業機會。

清水地熱3年後正式商轉,可望成為台灣第1座地熱發電廠。
廣告託播
※本文版權為宜蘭新聞網所有,歡迎轉載,請務必註明出處※
投稿、推薦作者、討論文章,歡迎寄至 ws513078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