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趙奇濤/宜蘭報導
宜蘭市北館市場賣麵的陳李月卿,平日省吃儉用,省下的錢想作善事,去請教市長江聰淵,江市長建議她捐救護車;冬山鄉長謝燦輝的姐姐陳謝寶玉,在北投和一群志工在賣素食,節省下來的錢,也聽謝鄉長的建議,捐了輛救護車。14日在縣政府舉行的聯合捐贈典禮上,接受表揚。
宜蘭縣消防局106年度共獲得捐贈──6輛救護車、2輛消防警備車、住宅用火災警報器700個及消防衣帽鞋43套,總金額1千900多萬元,縣長吳澤成主持聯合捐贈儀式,並代表受贈、頒發感謝狀。
吳澤成縣長說,令人感動的是捐贈者中有大企業,也有小市民刻苦耐勞、省吃儉用捐助的,真的是「民間力量無窮、政府資源有限」,關懷社會的愛心,和博愛的精神,令人感動。
對每位捐贈救護車者,縣長都回贈一輛模型紀念車,吳澤成縣長向一位捐贈者說「小車換大車,不好意思」,捐車的婦人說「沒要緊,救人卡要緊」。
捐贈者都是在地宜蘭人、或出外打拼回饋鄉梓之熱心民眾,每位捐贈者都有一段感人故事,簡述如下:
一、 松山慈惠堂開山堂主郭葉子及多位委員均為宜蘭縣人,因在外事業有成,特別想要回饋鄉梓,捐贈救護車1輛。
二、 陳政光曾於102年度遵照父親陳坤生生前口諭,捐贈消防局高頂加護型救護車1輛,105年度亦捐贈4組即時心電圖機,配置大同、三星、頭城及五結等分隊,今(106)年特別以母親陳楊珠女士之名義再捐贈消防局救護車1輛。
三、 鄭順銘經營網路公司,為羅東鎮人,但鄭順銘認為既然要回饋社會,不須拘泥於所在鄉鎮,且蘇花公路是連接宜蘭與花蓮最重要的一條交通動脈,對許多人來說更是返鄉的唯一道路,因地形險惡也是車禍最頻繁的地方,因此捐贈救護車1輛,將配置於蘇澳鎮南方澳消防分隊。
四、 陳謝寶玉女士為宜縣冬山鄉人,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經營素食餐館,並將所得四處捐出予弱勢團體,樂善好施,此次因陳謝寶玉女士不幸罹病,發願以三寶弟子之名義捐贈救護車1輛給消防局,以自身微薄的力量,來回饋這個社會。
五、 陳李月卿女士於宜蘭市北館市場內經營一香飲食店,在宜蘭飄香數十載,如今陳李月卿女士年事已高,因感悟取之於社會、用之於社會,捐贈消防局救護車1輛。
六、 王金發、王吳素梅伉儷為頭城鎮人,在宜蘭創立「東昌名産行」,雖自小家境清苦,但一生樂善好施,10年前曾以無名氏捐贈1輛救護車配置頭城消防分隊使用,王吳素梅老夫人不幸罹病後,因感悟對社會付出的重要,為使更多人得以救助,其子女遵照老夫人遺願,以先父及先母名義,再捐贈1輛救護車,期望能救治更多緊急患者。
七、 王吳月美女士為頭城鎮人,出生於物資相對缺乏之年代,因此養成克勤克儉的習慣,數年前因車禍導致肢體骨折,感恩消防局救護人員的貼心處置及救援,當下即決定要將對消防人員的感恩化為大愛,捐贈一輛消防警備車給消防局,期望能救治更多緊急患者。
八、 張日春是宜蘭市人,在宜蘭創立「古一味蝦捲店」,具有農村子弟勤奮、務實的特質,在事業及經濟基礎稍加穩定後,不忘關懷社會弱勢,希望以最實際的行動來回饋社會,捐贈消防局消防警備車1輛,期望能有效強化消防救災戰力。
九、 冬山鄉草湖玉尊宮熱心公益,歷年捐贈學生獎助學金不遺餘力,103年度亦曾捐贈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(AED)7組,這次捐贈住宅用火災警報器400個,期望提升本縣弱勢族群居家環境安全。
十、 宏力實業有限公司於民國71年設立製造消防器材,民國90年偵煙探測器取得UL產品認證,之後相繼研發各式多功能探測器等產品,宏力實業有限公司秉持「取之於社會,用之於社會」理念,捐贈住宅用火災警報器300個補助弱勢族群。
十一、 游碧霞女士為礁溪鄉人,家中以務農為生,身為農家子女,自小由父母教導克勤克儉的觀念,感念父母親一直以來對於社會默默付出貢獻,決定回饋社會。捐贈消防衣帽鞋共計43套,給礁溪消防分隊及礁溪義消分隊,期望能提升消防及義消人員火場救災效能。
消防局指出,105年度全縣緊急救護次數為23,519次,106年度截至5月底次數已達9,422次,各個捐贈者皆希望能對真正需要的地方提供更有效的幫助,發揮「人溺己溺,人飢己飢」精神,這次的共捐贈救護車6輛及消防警備車2輛,是宜蘭縣從99年來第2次獲得如此多數量的捐贈。
消防局表示,根據統計105年1至12月,本縣共發生火災56件,其中建築物火災38件,又以住宅火災27件居首,顯示建築物火災成為火災發生率最高的場所,建築物中尤以住宅佔最多數。因此,住宅場所有必要設置住宅用火災警報器,縣府除編列預算採購外,並結合善心團體的捐贈,針對縣內弱勢族群進行補助安裝,以建構安全居住環境。
消防局說,自國道5號雪山隧道通車以來,伴隨而來的是旅遊人潮、車流量大幅遽增、以及高層建築物林立,對災害型態趨向多樣化,目前縣府消防局亟需汰換項目有雲梯消防車、碳纖維空氣瓶、電動油壓破壞器材、雷達生命探測器及油壓動力支撐柱等車輛裝備,這次捐贈典禮期望能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,希望各界善心、熱心公益人士,共同為火災搶救及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而努力。
延伸閱讀
※本文版權為宜蘭新聞網所有,歡迎轉載,請務必註明出處※
投稿、推薦作者、討論文章,歡迎寄至 ws513078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