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趙奇濤/特稿
宜蘭縣政府105年度追加(減)預算案,最近送議會審議,關於歲入地價稅1億5,870萬9千元,在議會審議時,議會的氣氛相當緊張,議會的黨團和議員都各有盤算,相互祭出謀略,激戰的結果是縣府毫髮無傷,輕騎過關。
縣府調漲地價稅並未送議會審議,但地價稅的歲入1億5,870萬9千元,列入追加預算必須送議會通過,議會若全數刪除,表示不需要該筆收入,不必調漲;議會若是通過該筆預算,也表示議會支持縣府調漲地價稅。
議會國民黨團一則認為縣府的農地政策,已經讓許多農民受害,不但農地價格大落,有行無市,許多農舍因涉及違規,稅金又大漲;二則這次地價稅的漲幅,國民黨團認為全國才調高33%,宜蘭縣昰118%全國最高,而縣民收入未調高,就業機會不多,政府缺錢不能將人民當提款機。

議員在具名表決時氣氛緊張。
國民黨明知民進黨會護航,讓縣府的預算過關,也清楚國民黨黨團人數少,要刪除該筆預算有其困難度,但主張必須具名投票表決,主要用意是讓選民能看到是哪些議員支持縣府調漲地價稅,讓民眾的荷包失血,以後選舉時多一項「相罵本」。′
民進黨是執政黨,黨團也不能讓預算不過關,不斷研商對策,也分別與無黨籍議員協調,最後以總數1億5千8百多萬元預算,删1500萬元,作為讓歩底線,希望該預算過關。
議會二讀會決戰時,有兩位議員提案,其中第一案陳鴻禧議員之「刪除本縣105年度總預算追加(減)預算案所列地方稅務局-土地稅-地價稅-預算數1億5,870萬9千元」。第二案是張秋明議員所提「本縣105年度總預算追加(減)預算地價稅(原列預算數1億5,870萬9千元),刪減1,500萬元,准列1億4,370萬9千元,並作成三項附帶決議,進行表決」。
首先討論「全數刪除」該筆預算,民進黨幾位議員發言時,特別強調追加的這些錢都是配合中央的建設款,如果國民黨議員刪除是刪減地方建設,用以牽制國民黨的說法。國民黨陳鴻禧議員堅持具名投票表決「全數刪除」。
議長陳文昌最後決定用具名表決方式處理,議會也第一次使用電子表決器,首次啟用進行的並不順利,有的議員按了之後發現並非是他選的,有的一直按卻跳不出來,有的按反對卻成了棄權,電子表決器顯示的不太正確,由於未影響結果,而議員也用不習慣,大家也都能體諒,並未追究。
陳鴻禧議員的全數刪除案,在場人數30位,表決結果贊成9位(吳秋齡、林岳賢、陳孝仁、黃建勇、黃浴沂、張建榮、林錫明、黃定和、陳鴻禧);反對14位(陳傑麟、孫湯玉惠、吳宏謀、張秋明、張明華、陳俊宇、江碧華、楊順木、林金龍、黃素琴、薛呈懿、黃適超、林志鴻、劉添梧);棄權6位(陳正男、沈德茂、陳漢鍾、陳福山、游祥德、林棋山),擔任主席的議長陳文昌未參與表決,表決結果為「不通過」。

國民黨團要求具名表決,就是要這份名單。
第一案未通過,隨即進行張秋明議員的部分刪除案,在場人數30位,表決結果贊成10位(吳宏謀、張秋明、張明華、陳俊宇、楊順木、林金龍、黃素琴、黃適超、林志鴻、劉添梧),反對0位,棄權19位,表決結果也「不通過」。
由於兩項表決時,贊成的議員均未超過法定半數的15人,所以兩案皆「不通過」,也就是縣府該預算最後是毫髮無傷的過關。議會內主要有兩派意見,一是全數刪除,一是部分刪除,何以兩案均未過?耐人尋味。
國民黨主張全數刪除,是要凸顯民進黨政府加重稅,從人民的口袋掏錢,因而要求具名表決,民進黨黨主張刪減部分通過,照說該案應是多數,何以也未通過?因為縣府的該筆預算,都與中央的建設補助款綁在一起,若刪了1500萬元,屆時那個鄉鎮市的建設被刪減了都不好,以致表決時「部分刪減」也沒過關,縣府該筆預算全數通過。
以上是縣府「開源」的政策,在「節流」方面,縣府以辦理追減預算方式處理,中央今年原計劃補助宜蘭縣原民所共有25項,其中有13項縣府辦理追減,刪減之後預算就可以省下來,但是刪減的項目有傳承原住民族語言與文化;辦理原住民民俗文化、體育、歲時祭儀等;原住民部落大學的業務費;辦理特色道路改善計畫…。政府一向很重視原住民,還成立原民會,怎麼會刪減這些預算項目?如果是中央不重視原住民,縣府應透過立法委員向中央力爭,若是縣府員工的疏失,則應追究責任。
縣府因財政狀況不佳,在許多方面都採取開源節流的方式,之前縣府自營礁溪溫泉公園,每年虧員約500萬元,一年人潮只有一萬多人,如今外包,每年穩收權利金110萬元,其他消費還可以抽1%,廠商以預售票的方式,將一年的人潮拉高到约18萬人,結果縣府要求廠商將票款交縣府信託,而且要滿15年才能領回。這種方式當然對消費者、對縣府有保障,穩賺不賠,但陳鴻禧議員就認為縣府的作法是「反商」行為,廠商以以商業智慧衝高人數,票款要全數信託、還要等15年,而廠商在促銷時就要先支付業務費.信託費.刷卡費等等,這個邏輯通嗎?豈不是要廠商提前倒閉?
總之,開源節流固然重要,但內容和方法一定要正確,不能想到哪裡做到哪裡,例如增稅綁建設、刪原住民預算、全額信託期限15年等等,都有檢討空間,施政必須顧及整體層面,以創造多贏造福縣民。
廣告託播
※本文版權為宜蘭新聞網所有,歡迎轉載,請務必註明出處※
投稿、推薦作者、討論文章,歡迎寄至 ws513078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