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愛醫院醫療團隊研究 肝癌可更早發現登上國際期刊

博愛醫院醫療團隊研究 肝癌可更早發現登上國際期刊

記者林周龍/羅東報導

72歲林姓婦人,7年前發現早期肝癌,治療後持續於門診固定追蹤,7年間肝癌復發至少3次,但每回病灶都能及時發現、及時處理,讓林婦對未來仍保持樂觀,不但緊守著每次回診的時間準時至醫院報到,也與醫師建立起深厚的醫病情誼。

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江明峯主任表示,幾乎所有癌症的診斷是依賴取得病理組織樣本。但在肝癌上有時會遭遇困難,因為八成肝癌病患會合併有肝硬化的狀況,病人凝血功能不佳,因此造成樣本取得的風險。所以肝癌發展出另一套影像學診斷方式,即在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下,同時具有(1)動脈相顯影(變白)及(2)靜脈相洗除(變黑)時即可診斷肝癌。

 

各國醫師依據國際醫療指引進行診斷,一般認為"變白"遠遠比"變黑"重要。但也因此在診斷上引發出一個麻煩問題,就是有部分肝癌(尤其很大比例的早期小型肝癌),並不表現出標準肝癌影像學條件,因此無法依據標準國際治療指引判定為肝癌,導致延誤早期診斷及治療的黃金時間,相當令人惋惜。

羅東博愛醫院憑藉著多年來大量累積的經驗,發現肝癌的發生,單純發生「靜脈相洗除」的重要性不能低估。有鑑於此,肝癌團隊根據大量院內案例(自2007 年至 2016 年共收錄 739個取得病理樣本之個案)進行研究,發現六成的早期肝癌是出乎意料的"有黑無白",可見靜脈相洗除在高難度的早期肝癌診斷角色,且其重要性與「動脈相顯影」相當。

該研究內容目前已刊登並發表於國際期刊(Journal of Cancer)1,證實肝癌影像學的診斷,除了部分與以往數十年傳統上認知的觀念不同之外,也提出國際治療指引應有修正的空間,而這項修正,能幫助更多極早期發生的肝癌病患即時接受診斷及治療。

像林姓婦人這樣的老病人,因為多年定期回診,與肝膽腸胃科的醫師都已建立深厚的信任感與情誼,當癌症復發能極早期被發現與治療,也都讓老病人對自己的生活安心不少。因此,江明峯主任提醒,肝癌病人要確實監控癌症的復發,定期回診是重要的大前提,提醒病人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忙碌而有所疏忽。

博愛醫院醫療團隊研究 肝癌可更早發現登上國際期刊

博愛醫院醫療團隊研究 肝癌可更早發現登上國際期刊

博愛醫院醫療團隊研究 肝癌可更早發現登上國際期刊

博愛醫院醫療團隊研究 肝癌可更早發現登上國際期刊

 

※本文版權為宜蘭新聞網所有,歡迎轉載,請務必註明出處※

您可以透過《Google 新聞》及《LINE TODAY》追蹤 宜蘭新聞網

投稿、推薦作者、討論文章,歡迎寄至 ws513078@gmail.com

宜蘭四季皆有活動

廣告

相信你也會想看

歷史上的今天

火幣錢包現在支持EOS

IG版面又多一道新秘境景點

2020宜蘭綠色博覽會將回歸「武荖坑」辦理

羅東警分局大仗陣出動 嚇壞兩幫派滋事青少年

旅途中車輛不慎陷入沙坑中,礁警熱心協助排除脫困

2025 峇里島婚禮夢幻場地推薦|明星們都選擇在這裡說「我願意」![AD]

擅長營造溫馨感人氛圍 - 最專注美式婚禮的婚禮顧問[AD]